第二天清晨,依然是个晴天,阳光穿透洒在蜿蜒的乡村即将被硬化的路上。各个小组分头行动,李秀兰和林莲护士的脚步没有因为是女子而延缓。她们走访了几户人家,发现了不少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林莲护士仔细记录下每个人的情况,并为他们提供了初步的治疗建议。

各组均遇到各种复杂情形。这里的居民大多以务农为生,生活条件相对艰苦。

聂卫华他们在走访中发现,许多村民因为经济原因而忽视了自己的健康问题。在一户农家小院里,聂卫华他们遇到了一位中年妇女,她的丈夫因工伤失去了劳动能力,家庭陷入了困境。妇女自己也有严重的关节炎,却因为没钱治病而忍受着痛苦。

聂卫华看着这位坚强的母亲,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要想真正帮助这些村民,光靠医疗救助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王医生他们来到一位患者的家中,迎接他们的是一张熟悉的脸庞。患者热情地招待他们坐下,开始讲述最近的病情。她说,自从上次市二院专家给出详细的用药指导后,她严格遵守,按时服药、合理饮食、适度锻炼。现在,身体明显硬朗许多,可以下地干活,自己对康复充满信心。随即王医生又进一步进行查体,患者恢复较好,这让他们感到欣慰。

张叔叔是个慢阻肺患者,还带着高血压、脑梗塞这些慢性病,瞧着那瘦巴巴的样子,可真让人心疼。不过呀,他那顽强的生命力,就像小火苗似的,扑不灭呢!一双眼睛里,还闪烁着坚毅的光。林莲护士和患者、家属聊得可深入啦,把诊疗的难处和需求都摸得透透的,还专门给他们讲解了现有的医保政策,又是做心理疏导,又是给支持。

“我今年78岁,是个老病号了,背着药罐生活了40多年,现在的政策越来越好,我们越活越有盼头,在村里就能够看病住院,刷医保卡报账,还可以先诊疗后付费。”

“要不是李医生经常深夜出诊的话,我的身体不会像现在这样好。”

独居老人张玉金乐呵呵地讲起了心里话,儿女双全的她在40多岁时就查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高血压,不到70岁又查出脑血管轻微堵塞,支气管炎时常发作,胃部也常常犯病。“李医术好、态度好,遇到中午输液的话,她还给我们煮饭吃。”老人口中的李就是大庄村卫生室李华。

“那是3月份的一天深夜,我突然吐血不止,胃部剧烈疼痛,不一会儿便不省人事。手足无措的老头子(丈夫)在慌乱中拨通了卫生院的电话,镇医院的120也停在了公路边,四名医生把我抬到公路边,坐上120,送到县医院急救中心。”提起之前的生病经历,李英仍心有余悸。

“李娘娘(阿姨)你的病刚好,一定要注意饮食,以清淡食物为主,尽量不吃辛辣、坚硬食品,按医生说的做,要按时吃药,有啥问题记得打电话。”在千叮万嘱后,林莲和李秀兰才开始前往下一站。

来到残疾人张旺家门前,只见他正坐在轮椅上挨着大门,靠着土坯墙晒太阳,见到刘玉米的到来,老人家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二姑爷好,我来看看您,这是镇卫生院的专家,给您测量血压、检测血糖……您莫激动,看嘛,血压又有点偏高。”

“谢谢谢谢,你们经常来,你就更不用说,只要路过门前,你就进来看看,还经常给我送吃的用的。”粟明政显得有些激动。

进入屋内,正堂摆放着四辆轮椅,其中三辆早已锈迹斑斑、破损不堪。张旺的妻子说:“他中风多年,走不得,这些轮椅都是政府送来的,说是市残联免费配送的,已经坐烂三辆轮椅。两年前,我也中风倒床了,通过里医生的按摩和训练,我慢慢站起来,重新学会了走路。”

当调查组完成了一天深入而细致的走访调查工作后,夕阳的余晖洒在乡间的小路上,他们拖着略显疲惫但又充满收获的身躯,缓缓回到了村委会。

村委会的院子里,调查组正忙碌地整理着文件和资料。调查组的成员们走进院子,脸上带着一丝凝重,却又透露出坚定和决心。组长聂卫华率先走进办公室,他的步伐沉稳有力,眼神中透着思索。

李华和王家军紧跟其后,李秀兰的头发有些凌乱,脸上还沾着些许尘土,林莲则不停地用手揉着发酸的肩膀。

众人围坐在会议桌旁,聂卫华清了清嗓子,说道:“今天的一共摸排184户,是全镇第一,全市第三,大家都辛苦了。上级领导对我们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其他调查组也给我电话取经,今天我们获取了不少关键的信息。”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的脸庞。

王家军迫不及待地开口:“我发现村民们对于新的医疗政策的理解还存在很大的偏差,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具体的措施。”他一边说着,一边从包里拿出密密麻麻记录着的笔记本。

其他人也点了点头

聂组织表情严肃地说:“这些问题都很重要,我们必须尽快整理出详细的报告,向上面反映。”他看向林莲,“小林,你负责把今天收集到的关于政策理解方面的问题进行分类和总结。”

林莲认真地点了点头:“没问题,组长。”

聂卫华又转向李秀兰:“秀兰,你把基础人员方面的情况梳理清楚,包括具体患者家庭组成。”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我在妖武乱世,武道成神》《仗剑独行斩鬼神》《疫病之上》《末世第一狠人》《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从机械师开始无限转职》【笔趣阁】《下乡妹妹高考回城[七零]》《少女的野犬》《乃木坂的奇妙日常

混混中文网【hhzww.com】第一时间更新《下庄生活》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都市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港娱天后1988

港娱天后1988

潮洋1
她被誉为香江第一个偶像,也被称为香江最后一个天后,她一路披荆斩棘,为的不是成为天后巨星,而是击败好莱坞,让华夏文化传播到全世界。
都市 连载 101万字
重返1973农村日常

重返1973农村日常

安然入睡
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宅男在连续奖励自己六次后,猝死穿越重生1973年做知青。这里有从未刷过牙的朴实老汉,也有奸猾似鬼的二流子,还有美貌、但满口方言的小媳妇儿。
都市 连载 462万字
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恋上尘世美
读者:我想看的是一个充满波澜壮阔的年代文,而不是一味的四合院里琐碎闲杂。作者:点击右下角,进入阅读模式,请慢慢品鉴,不好看的地方不花点。读者:你休想骗我,太多千篇一律,审“美”疲劳了。其他读者:先看再说,如果难以下咽,咱们就一块“劝劝”作者,惯着他了!作者歪嘴一笑:本书读者分为了两种,一种觉得书写的很好看,另一种感觉前面的人在撒谎,明明是非常好看,逻辑合理,更新超稳,从不水文,够肥可宰……极小部分
都市 连载 552万字
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

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

旁墨
网络云厨师冯正明回到了90年代。拜在百年老字号酒楼的一位名厨门下。本以为凭借前世各路名厨云徒弟的经验,加上两年时间学了一手好厨艺,自己接下来应该走上一条逐步成为中华名厨的康庄大道。没想到学徒的酒楼竟然倒闭了。送心灰意冷退休回乡师父走后,冯正明决定要先赚钱。要赚钱,先从火车站前卖盒饭开始吧。凭借前世今生从各大名厨那里学到的手艺。冯正明一步一个脚印赚到一桶又一桶金。当终于把昔日学徒的百年酒楼盘回来,把
都市 连载 314万字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水下野鱼
时代周刊曾经对一人有过这样的评价:杨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出来的各种商品改变了数以亿计人们家居生活、工作、出行方式。同时,这些发明创造也带动了成百上千万的工作岗位,为地区经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万万没想到,事业有成的杨文东,意外穿越回到了50年代。重活一次,他要再来一次白手起家,走上这个时代最巅峰,开创一个属于华人的百年世纪豪门。……已有精品完本老书【重生之实业巨头】,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都市 连载 143万字
绝世强龙

绝世强龙

张龙虎
绝世强龙是齐等闲玉小龙创作的经典的小说作品绝世强龙小兵提供绝世强龙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绝世强龙下载,绝世强龙全文字更新,绝世强龙无弹窗!请关注绝世强龙吧,本站最新最快更新绝世强龙的最
都市 全本 26万字